編譯陳成良/特稿
列支敦斯登是一個夾在瑞士與奧地利之間的小國,面積只有一六○平方公里,主要以銀行保密與避稅天堂聞名全球,而日前LGT銀行爆發的銀行離職員工將機密客戶資料提供給德國等國查緝逃稅案件,使其國際避稅的地位嚴重受創,也衝擊到被視為該國命脈的金融業。
保密體系嚴謹 黑金天堂
遊客不會在兩小時就能遊遍全國的列支敦斯登停留太久,人口僅五千人的首都瓦都茲一到週日就荒涼無比。相形之下,當地金融業欣欣向榮,這個人口三.五萬的彈丸小國有多達近八萬家公司在這裡註冊。為此,德國等歐盟國家經常指責列支敦斯登的金融機構為跨國犯罪集團「洗錢」大開方便之門,並憑藉低稅率吸引逃稅資金。
出包銀行 王室名下產業
列支敦斯登王室曾經窮到必須賣畫籌募預算,國家財政則靠販售設計特殊的郵票維持。但當現任的列支敦斯登大公(國家元首)漢斯亞當二世的父親把國家改造成為避稅天堂之後,王室即密切介入整個國家的金融體系。以LGT銀行為例,它是王室所擁有的LGT集團的一部分,客戶七萬七千名,利潤超過一億歐元,該銀行的標語就是「像大公一樣投資」。
由於列支敦斯登銀行系統採行和瑞士相同的客戶隱私政策,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二○○二年將該國及其他六國列入「不合作避稅地」黑名單,此後賴比瑞亞、馬紹爾群島、諾魯及萬那杜等四國與OECD及其他組織展開提高透明度的合作而除名,列支敦斯登、安道爾及摩納哥至今仍黑榜有名。
為什麼世界上的名人巨富都雲集在這些「黑金天堂」?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無與倫比的稅務制度與銀行保密體系。以列支敦斯登為例,該國一九二五年首開承認「一人公司」設立和存續之先河,並以遠低於歐洲其他國家稅率,成為全球有錢人秘密存錢的逃稅天堂(營業稅最高為十八%)。
首開一人公司先河
瑞士在受盡責難之後,已被迫在銀行保密制度上稍作讓步。 列支敦斯登雖和瑞士一樣,在涉及犯罪時會把客戶資料提供給外國當局,可是在這兩個國家,逃漏稅不算犯罪。不過,家有抓耙子,已經讓列支敦斯登避稅天堂破功,以該國為資金避風港的各國商界鉅子、演藝明星和一些國家的政要,恐怕會寢食難安。英國泰晤士報指出,如果流失這些客戶,列支敦斯登注定成為一個失敗的國家。
| ||
| ||
歐洲各國追查逃漏稅行動日趨積極,除了德國追查民眾利用列支敦斯登逃稅外,英國和荷蘭也開始搜查在這個避稅天堂擁有秘密帳戶的逃漏稅者資料,芬蘭、瑞典和挪威也有意跟進。 英國稅務機構已追隨德國腳步,付錢向線民購買在列支敦斯登擁有銀行帳戶的英國公民的秘密資料。據媒體報導,英國花了10萬英鎊取得近100位涉嫌利用列支敦斯登逃稅的英國人資料。 荷蘭財政部則呼籲把錢存放在列支敦斯登的逃漏稅者自首,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 德國是第一個追查在列支敦斯登逃漏稅情形的歐洲國家,鎖定1,000名涉嫌利用列支敦斯登銀行逃稅的有錢人。這些人放在列支敦斯登銀行帳戶的金額可能高達40億歐元。涉嫌逃漏稅的德國郵政集團執行長祖溫克爾已在警方突擊他位於在科隆的別墅後宣布辭職。列支敦斯登則譴責德國非法取得秘密資料。 英國皇家國稅關稅局(HM-RC)證實,已付錢取得英國人的列支敦斯登銀行帳戶資料,並試著追討逾1億英鎊(1.96憶美元)的稅金。 HMRC代理董事長哈奈特說:「現在大家應該很清楚,逃漏稅已無安全的藏匿處。」列支敦斯登、摩納哥和安道爾三國被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列入避稅天堂的黑名單。 荷蘭則指望德國能把向列支敦斯登離職銀行行員購買的資料中關於荷蘭人的部分提供給荷蘭。柏林當局表示,會免費與其他國家分享德國取得的資料。 德國商業報報導,芬蘭、瑞典和挪威也對德國花420萬歐元(620萬美元)向列支敦斯登LGT集團前行員購得的客戶名單大感興趣。 【 |
德爆史上最大逃稅醜聞 700人涉案
〔法新社德國波洪十八日電〕德國爆發史上最大規模逃漏稅醜聞,共有七百人涉案,調查人員十八日針對嫌犯住家與辦公室展開搜索。慕尼黑檢方證實,調查人員在慕尼黑展開拂曉突擊搜索,電視新聞報導稱,調查人員也在漢堡和德國金融中心法蘭克福展開搜索。
德國財政部發言人說,他預期這項調查行動將揭開德國商業精英透過在列支敦斯登進行秘密銀行交易以便逃漏稅的內幕,「總額達數十億歐元」。
財政部證實,列支敦斯登侯國的線民提供關於資產如何藏在該國銀行內的情資,因此政府支付他「四百至五百萬歐元」的獎金。
「柏林人報」報導,德國密勤機構多年來針對列支敦斯登的銀行蒐集情報,吸收銀行內人士成為線民,才揭開這起逃漏稅醜聞。
該報說,聯邦情報局(BND)試圖說服列支敦斯登金融業領袖提供情資,以換取大筆賞金。
這起逃漏稅醜聞上週末爆發,根據「南德日報」上週報導指出,財政官員估計約有包括知名人士在內的七百人涉案,逃漏稅總金額約為三十四億歐元(約新台幣一千五百八十三億元)。列支敦斯登是位在瑞士和奧地利之間的小侯國,向來被認為是避稅天堂。
全歐追逃稅 列支敦斯登風聲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