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盧永山/特稿
歐洲央行週一將慶祝成立十週年,過去一年該行對利率的堅定立場,以及在信用危機期間,迅速採取行動,挹注市場充沛資金,已擦亮該行的名聲。
但在今年歐元區經濟前景不明下,歐洲央行也面臨到嚴峻的挑戰,近年來的經濟榮景似乎慢慢消失,通膨卻升到紀錄新高。
促使歐盟成立的馬斯垂克條約明定,歐洲央行的優先任務在於控制通膨,因此儘管外界批評,歐洲央行堅決不降息的立場已推高歐元,傷害歐洲出口業者,歐洲央行仍採取了不同於美國聯準會和英格蘭銀行的貨幣政策。
在歐洲央行日前公布的5月公報中,總裁特里謝撰寫十週年序言指出:「穩定物價確有必要,這不僅是因為可以保護所有人收入的價值,尤其是對高物價難以承受和貧窮的民眾,也是因為穩定物價和表達中期內穩定物價的決心,是達到穩健成長和創造就業的前提。」
為了抑制通膨,歐洲央行自去年6月以來持續維持利率4%不變;歐元區3月通膨年率升至3.6%,5月再度來到此一水準,都超過歐洲央行設定的2%目標上限。
美國銀行分析師施密丁表示,高油價和成長減緩,讓歐洲央行面臨嚴峻的挑戰,但他讚許該行採取行動,挹注市場龐大的短期資金,化解銀行業流動性不足的疑慮,仍能清楚劃分這項政策與抗通膨的立場。
施密丁表示:「歐洲央行沒有驚慌失措地降息,新數據顯示,這是正確的反應,目前歐元區的利率維持中性水準,很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歐洲央行是在1998年6月1日成立,歐洲11個國家同意整合貨幣,包括德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芬蘭、奧地利、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盧森堡、荷蘭。
而歐元是在1999年1月1日發行,但歐元紙鈔和硬幣是2002年1月1日正式問世,目前有15個國家共3.23億人口使用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