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技新貴真心話〉-----人前光鮮亮麗 人後空虛寂寞

文/阿三

台灣在80到90年代,曾經由電子資訊產業領軍,創造出一波又一波的經濟奇蹟,也造就出所謂的「電子新貴」,我有幸躬逢其盛。在我人生的黃金時期,以青春歲月與體力為籌碼,與上市上櫃的資訊公司做交換,每天朝八晚十的作息, 再加上一年近百天的出差,為公司創造出最大的利潤。

在實驗室與客戶之間奔波的日子是暗無天日的,但金錢物質的誘惑像嗎啡一樣, 讓人欲罷不能。每年薪水加股票的進帳,讓我可以在親友面前為自己與父母贏來很多面子。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轉眼將近20個年頭過去了,歲月在頭上留下縷縷白絲,在公司裡漸漸感受到後輩精銳的威脅,身體也開始抗議了,以前的意氣風發似乎漸離我遠去,更遺憾到現在已過中年,還未能找到夢中的美嬌娘。

由於一直沉浸在工作中,曾幾何時我變成了一個頂上發亮、小腹微凸、生活裡只有0與1的沒趣中年男子,當年的帥氣已不復見,唯一還可以吸引女性朋友的,大概就是我的積蓄吧!

 


工程師血汗 科技外衣下,一個個快爆的肝

科技產品外表光鮮,但亮麗的背後,可能是一群工程師的血汗,還有一個個工程師的肝。一位入行才兩年的工程師說,科技業講究責任制,公司沒規定不能下班,但新產品不斷開案「事情永遠做不完」,「平常加班算什麼,經常假日來公司才發現…大家都來了。」

台灣電子業雖然披上高科技的外衣,但長期走慣「代工」路線,服務客戶就像伺候老闆,每一個客戶都有一個窗口;生產線廿四小時運作,工程師早上進公司與大陸連線,下午跟歐洲客戶開會,晚上還要應付美國客戶一堆問題。

科技業不僅是腦力密集,也是勞力密集,有工程師打趣說,工作就是「沒死的操到辭職,沒辭職的操到死」。

從事「研發」設計的工程師更累,某大手機廠工程師指出,科技產品從設計到出貨,過去至少要花一年,但公司為了衝刺業績,硬是把開發時間壓縮到一半,事情沒做完,不僅是自己的責任,也會成為各部門的「箭靶」,只好沒日沒夜的加班。就算一切順利,拚到早一點下班,但看到主管還在加班,沒多少人敢「輕舉妄動」。

小郭是筆電大廠的資深工程師,剛進公司時,主管教他「只要記得上班時間就好。」他起床就是去上班,下班就是回家睡覺,連休假都要提前兩三個月預定,還可能被打回票。最慘的是,同事有人每天加班、每天被罵,辛苦了一整年,上個月才知道今年一張配股都沒有。

一位上市公司主管則說,科技業講求推陳出新,行業特性確實讓員工工時拉長,但即使在歐洲的工程師,也要面對同樣的壓力;不同的是,歐美有度假的習慣,大家懂得安排放鬆,但亞洲視勤勞為美德,容易造成壓力過大。

【2010/09/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uan1008 的頭像
    chuan1008

    ●○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

    chuan1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